推動歷程


2009.10.10

重建熱蘭遮城、再現台灣歷史

   今天特別前往台南市參加「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未來發展研討會」,希望能和與會的專家學者交換意見,共同激盪出未來對「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的願景及規劃。

   一直以來我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歷史相當感興趣,小時候從父母、長輩或鄰居口中聽到關於台南縣不同歷史時空下的種種面貌,長大後雖然可從各種不同的文獻資料中拼湊出部份的台南縣,但卻不完整,無法看清楚、說明白。

   在這種想要了解這塊土地的渴望及熱情下,我們邀集文史工作者及中小學教師出力,彙編出版「南瀛探索」專書,不僅詳實紀錄台南縣的點滴,也成為學校教師鄉土教學的好幫手,更讓南瀛人了解自己的家鄉、祖先,及過去曾發生在這塊土地的美麗世界。

   此外,我們也致力於歷史古蹟、文物的訪查及考究,例如台灣的長毛象、左鎮人化石的出土,在在都顯示出台南在台灣的文化歷史上的重要性。

   尤其在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台灣在國際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可說是亞太營運中心,安平當時稱為「大員」,此處不僅是台灣歷史的發源地,在荷據之後更成為政治中心、經貿中心,清領時期Tayovan(大員)更代表整個台灣。

   鄭成功來台之後,為懷念他的故鄉-安平,大員改稱安平,因此,我建議將安平港恢復其原名為大員港,以突顯其在整個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所扮演的亞太營運中心重要地位及台灣歷史重要的一頁。

   再者,熱蘭遮城(Zeelandia)正是台灣處於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最重要的歷史證物,雖然歷經三百多年時空變化後,規模頗大的熱蘭遮城現今僅留城牆三段及半圓形的稜堡殘蹟一處,常有外來訪客誤認現有的安平古堡高塔與陳列館即為熱蘭遮城。

   因此,還原城基的規模,復原或重建熱蘭遮城有其必要性,復原或重建後之熱蘭遮城可規劃為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的博物館,提供歷史學者研究及國內外觀光客欣賞,增添熱蘭遮城的歷史文化深度,更讓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更具國際吸引力。

   藉由重建熱蘭遮城及安平港改名為大員港這兩個重要議題的推動,更能展現17世紀大航海時代的風華,再現台灣大航海時期歷史地位,把台灣推向國際。



2009.12.10
用心傾聽熱蘭遮城


   前一陣子我們提出「重建熱蘭遮城」的構想,引發了許多不同角度、不同面向的討論聲音,為了更加貼近這段歷史、傾聽大家的聲音,我們特別前往安平古堡及延平老街進行一趟歷史的巡禮。


   歷經300多年時空變遷後的熱蘭遮城原址,目前僅存的城牆殘蹟,包括東西長約60多公尺、已被指定為一級古蹟「台灣城殘蹟」的原外城南壁殘蹟,另有部分殘蹟仍隱藏於附近民宅中。



   安平古堡經過時代的變遷,其實已經與最原始的熱蘭遮城有極大的差異,在17世紀,熱蘭遮城是改變台灣歷史的一個相當重要的指標性建築,讓台灣正式進入世界歷史。




   為了打造大台南成為一個歷史文化首都,需要一個在國際上響亮的國際性地標,基於此考量,將大台南從歷史文化地位拉升到國際化層次,因此有重建熱蘭遮城的構想。




   過去有「王城再現」的計畫,挖出大量17世紀後的陶、瓷等器具殘片,復原了當時期的相關歷史,這些努力,我們相當肯定,同時,我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在這個架構上,邁向國際化、吸引國際觀光客,讓整個大台南在國際的歷史文化上有一定的地位。




   推動重建熱蘭遮城,規劃上並非是以營利為主的,而是以文化為出發點的非營利行為,而且以歷史的思維,重現17世紀的熱蘭遮城、大員街,發展可以成為電影場景的國際城市,希望能吸引荷蘭人或歐洲觀光客前來觀光旅遊,為地方帶來重要的商機。




   此外,近來也有許多人對於重建的地點有疑慮,其實,原地重建,不是唯一選項,地點的選擇,主要在於未來性機能、歷史意象作總體討論,下星期將公布重建熱蘭遮城的原則及建議案,再擇期邀請學者專案、地方各界一起討論,希望能打造大台南成為國際文化城市。


2009.12.17

重建熱蘭遮城活化漁光島

~選擇漁光島異地重建熱蘭遮城,而非於安平古堡現址原地重建。



































 


這段日子以來,我們提出「重建熱蘭遮城」的構想,同時也與許多學者專家、地方人士及相關文史工作者對談,很多人對此感到相當驚訝,因為這中間所牽涉的層面太廣、工程浩大,這個夢想會不會太大了?甚至有些人將「重建熱蘭遮城」泛政治化,當成一種選舉議題。


   事實上,「重建熱蘭遮城」是我們長久以來一直在思考如何將台灣推向國際化的重要文化議題之一,試想,2008年金融海嘯衝擊世界各國,中國趁勢崛起,在經 濟、文化、傳播各方面進展相當快速,未來對台灣本土文化的衝擊將越來越明顯,反觀台灣的年輕一輩對台灣在地的歷史、文化的了解卻不夠深入,實在令人憂心。


   為了加深年輕一輩對台灣文化歷史主體性的認同,這些年來,台南縣始終在為保存發揚在地文化而努力,例如推動南瀛學、復振平埔文化等,這次台南縣市合併升格 直轄市通過後,讓我們有機會以更大的規格來思考:大台南直轄市最核心的價值—如何將其打造成為一個歷史文化的首都、如何建構台灣的京都。


   以現有的安平古堡、億載金城、孔廟、赤崁樓等,要呈現台灣在國際觀光文化上所具有的代表性,尚有不足,「重建熱蘭遮城」主要目的即在打造具有台灣主體性的 建築,向世界展現台灣本土豐富多元的獨特性,作為連結國際、歐洲各國,進而提升台灣文化觀光地位的媒介平台。


  「重建熱蘭遮城」的計畫,並非純粹歷史考古工作而已,還記得有一部卡通「北海小英雄」,其內容就是在描述在海上乘風破浪、冒險犯難的故事,吸引了許多小朋 友,而「熱蘭遮城」所存在的17世紀,正是一個冒險家的年代,是一個充滿想像、充滿挑戰的年代,而重建熱蘭遮城正是要重現當時鮮活的生命力及能量。


   整體計畫將朝向以「異地重建」為方向,目前初步地點選定為「漁光島」,此考量主要是因漁光島與十七世紀熱蘭遮城的歷史空間環境也較接近,更可忠實呈現當時 熱蘭遮城的海上堡壘地位,落成後也可和今日安平古堡相互對照。同時,還要進一步還原「大員市街」,以此完整重現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的樣貌,因而,此計畫是 歷史建物的重建、是文化重建、是博物館,而並非僅是遊樂場,和台南市政府以往在漁光島的規劃有所區隔。


   至於「重建熱蘭遮城」計劃土地及資金取得,將優先比照大阪城重建模式,在政府推動下,贏得全民認同,進而形成公民運動,具體作法將先成立一非營利單位,由 公部門提供土地,再進而推動公民參與,由民間共同募集經費重建而成,同時也可考量尋求跨國合作的機會,尤其和熱蘭遮城直接相關的荷蘭更是可以積極接洽合作 的可能。


  「重建熱蘭遮城」計劃並非有任何政治目的,僅希望以此建立屬於台灣真正的文化主體性,讓相關歷史在未來世世代代都能永遠被彰顯與了解,同時也能進一步為地 方帶來實質觀光效益,在具體提出相關計畫後,下一步將成立全國性的專責組織去全力推動這項任務,進而以此號召形成台灣的公民運動,將不分你我、跨越地域的 打造台灣新地標,厚植國際競爭力。


2010.1.27

邂逅「十七世紀大航海的大台南」

   在微涼的冬末,來到孔廟旁的「台灣文學館」,這座日治時期台南州廳的辦公廳舍,在細細的雨絲襯托下,別有一番懷古幽情,在這裡傾聽諸位專家學者對「十七世紀大航海的大台南」的研究及見解,更是再合適不過了。
   在我們求學的年代,所學習的歷史與我們所生長的台灣歷史脫節,我們知道「福爾摩沙」是外國人對台灣最早的印象,但是有哪些人生活在台灣?他們的生活軌跡在台灣的歷史寫下什麼故事?我們不知道。
   不是我們不願意去了解,而是我們沒有管道去了解,我們的教育中缺少了這一塊,因此,我們僅能在一些口耳相傳的故事中略窺一二,但也僅只是一些支離破碎的歷史。
   然而,這些歷史若是沒有好好加以整理、考據並系統地編寫出來,恐怕在過不了多久,隨著耆老凋零、史料逸失,將湮沒在歷史洪流中,不復存在,這是讓我們感到相當憂心的事。
   回到台南縣擔任縣長後,我們隨即開始著手將台南的歷史找回來,1999年結合多位文史工作者、專家及學校教師之力,集合豐富史料及鄉土踏查成果的「南瀛探索」專書付梓出版,2007年更將其精簡出版成為「認識南瀛」,提供了教師最佳的鄉土文化教材。
   今年寒假縣府與國立臺灣文學館共同主辦之「十七世紀大航海的大台南」教師研習,限定150位名額在極短時間即報名額滿,三場次皆是如此,除了邀請的專家學 者如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蕭瓊瑞教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翁佳音副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劉益昌研究員等多位專家學者皆是於歷史文化研究極 為專精,我們亦可由此看出老師們對鄉土文化的關注及熱情,相信老師們回到學校後,將與學校同仁及學生分享這些寶貴的台灣歷史故事,為台灣鄉土教育持續紮 根、開展。
   台南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的評審過程中,我們所提出的「歷史文化古都」訴求,也曾被評審委員質疑,我們一一提出強而有力的證據—台灣有沒有長毛象?台灣有沒 有犀牛?台灣最早的學校在哪裡?這幾年來我們在台灣歷史文化研究的成果,化為甜美的果實,在不被看好的過程中,不但獲得評審委員的青睞,最終脫穎而出!
   17世紀的台灣在大航海時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許多歷史文獻中皆有記載,可以說在當時台灣就已經出現在國際的歷史之中,因此如何保存、鑽研並有效運 用這些珍貴資料讓我們後代了解,並進一步向全世界行銷,發揮更多觀光效益,是我們責無旁貸必須要做的事。
   前一陣子我們提出的「重建熱蘭遮城計畫」、「府城老城區振興計畫」等,皆是從17世紀的台灣著眼,融合大航海時代的國際貿易交流及西拉雅平埔族的元素,重建台灣的歷史,使其充滿話題性與故事性,將有助於建立台灣自己具有獨特性的品牌,進而向全世界行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